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

笛子魔童



因為神愛世人,所以神父毆打、掌摑及鞭打罪人,是為洗去罪孽,是愛的表現。電影中的牧師一直以這思維去教導孩子,將少年人的反叛、性慾及思想全面壓抑,更為孩子綁上代表純潔天真的白色緞帶。

由一件墮馬事件開始,階級觀念極重的村莊開始發生數宗荒誕離奇的怪事,致村內人心徨徨,Michael Haneke繼續以看不見的恐怖去將事件變得更可怕,沒有使用任何血腥,一步一步,終於由搶奪笛子的事件明確帶出主題。長期受極端暴力打壓的孩子並非想像中聽話沉默,相反,反叛的根早已深埋心內,只待時機發芽,終於變成一個個魔童,更令人心寒的是,雙手沾血的孩子們表現得極其冷靜,那份安然自若令人不寒而慄。



片末教堂一幕,一直在片中以暴力教導的牧師靜靜地走到一旁坐下,那些原本受到壓抑的孩子卻已居高臨下,完全凌駕於成人之上,暗示了這批在暴力虛偽中長大的孩童,將會完全超越下面那批成人的暴力及階級程度,將極端恐怖主義,透過二十多年後統治德國的納粹黨不斷傳播,進而震動整個世界。

電影其實一直在探討父權問題,這父權不單止指在家中如皇帝的地主、牧師,更指至高無上的天父,質疑宗教的教條主義,更在問教徒們:「寬恕、容忍的定義是甚麼?」牧師、父親們的包庛及容忍,間接催生了日後無可補救的歷史悲劇,由一戰開始,到二戰告終。

不,其實從未有告終,到現在,仍在世界某角落發生。

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

DUO



一路聽你把聲,呢幾句歌詞一路浮現心中...

不知道那天 我聲帶會破
唱不出我要的感覺
只知道這刻 世紀的派對
我都擁有過 就這麼
於這個快樂窩
嘉賓與我輪流請到賀 輪流轉惹禍

雖然把聲沙沙地,但係一個70%既陳奕迅,已經好過好多百份百。

時而天使,時而魔鬼,期望你下年再開concert時已經成功戒煙,更瘋狂,更DUO。

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

The Living Legend---David Beckham





......我真係唔知講咩好。

你真係永遠都咁有noise,戲劇性0既野硬係出現你身上。

四年0既堅持,竟然咁樣被迫完結。

唉!

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

電影節

香港國際電影節又黎,今年想睇既戲都唔少,即管同大家分享下。

子彈頭,大復仇(Micmacs)



Amelie大導演Jean-Pierre Jeunet最新作品,一個男人聯合七個奇人,計劃向兩個仇人報復。一段段比愛美麗更富想像力的橋段,帶你遊走巴黎,穿梭古今。

不恥之徒(Shameless)


喜愛捷克,喜愛電影,但從未看過捷克電影。男女因了解而分開,一個個濕濕的夢化為現實,揭示現代捷克男女的性態度。

母娼起義(Mother is a Whore)


享受性愛的母親從事性工作,兒子則為母親帶來顧客。被韓國媒體喻為比金基德更變態的作品,加埋個食得出奇地好既名,值回票價。

博奕(Game Theory)


天津小村莊因企業建廠而被迫遷,五十多戶居民失去家園,向政府發出抗爭。內地版菜園村,時代巨輪下的小縮影。

克拉瑪依(Karamay)


1994年新疆大火,一句"學生們不要動,讓領導先走",令近300名學童葬身火海,所有官員卻安然無恙。十多年來家屬得不到平反,政府以經濟發展為理由,繼續敷衍。

俄帝的殘酷教訓(Russian Lessons)


夫婦二人兵分兩路,走訪08年開戰的俄羅斯及格魯吉亞,真實披露人性的可怕、傳媒的失實及戰爭的殘酷,警醒對世界漠不關心、甚至不知格魯吉亞為何物的香港人。

黎巴嫩(Lebanon)


威尼斯電影節最佳電影。導演將二十多年前的親身經歷重現,將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實況重新演繹,讓觀眾躲在黑暗的影院裡感受血紅的真實。

老馬發火(Harry Brown)


蝙蝠俠管家流落治安好比葛咸城的倫敦貧民區,警方無能令他決定以暴易暴,換取片刻的安寧。英國、倫敦、英式口音,好難唔睇。

戀戀耶穌(Hadewijch)


少女信耶穌變成迷戀,認定耶穌係愛人,被修道院趕走,卻在阿拉伯裔朋友身上,找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的根本,上演一幕闊別千年的重逢。

豆滿江(Dooman River)


一條江連起中朝兩國人民友誼,但隨著非法越境增多,純真友誼受到考驗。社會主義與有特色社會主義交織,人民承受結果。

莫斯科大事件(Newsmaker)


翻拍杜琪峰作品,將俄羅斯特有政治和治安環境融入故事,期待八分鐘無間斷長鏡頭重現莫斯科。

英倫異客(London River)


2005年倫敦恐襲後,黑人男性與白人女性分別到倫敦找尋失蹤兒女,二人在異鄉巧遇,言語不通,卻異常接近。

以巴火藥庫(Ajami)


以巴兩個導演撇除國仇,合力拍出Ajami的故事,多條支線並行發展,到最後相交在一起,展示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不為人知的細節。

呢13套就係我今年既選擇......

算罷la,你鬼有咁多時間咩。

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陀飛輪

在MSN上遇見一位中六學生,他問了我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:「人咁忙究竟為咩?」

問得好。

人人答案不一,有人為証明自己的存在價值;有人為了向他人交待,當然,亦有人為理想。但在香港這個「以忙為榮」的社會中,似乎絕大多數人都被「忙」帶著走,毫無反抗之力,在某些場合甚至出現「鬥忙」 的奇怪情景。漸漸,我們開始變成一部只懂將時間表填滿的機器,不會思考,不懂反應,慢慢忘記生活的意義。

其實這位同學已很好,雖然他質疑功課的作用,對老師的教學感到費解,但他還是咬緊牙關,繼續堅持下去,因為聰明的他明白到那是社會的形態,要參與這個身不由己的遊戲,只好跟著遊戲規則去繼續玩下去。

不會有太多人懂得停下來,想想生活是為了甚麼。當我們每天都在不同崗位營營役役時,我們可曾真正為自己及家人著想過?



共勉之。